时间过得真快,不知不觉,2025年的春节就悄无声息地过完了。今年过年没回老家,爸、姐和我在深圳,妈一个人在上海。年前忙完手头工作,就提前休了两天假,除去初一到初四加班的4天,这个春节差不多也休了一个星期。
年二十九,天气晴朗。下午从广州搭动车去深圳我姐那儿,因出门时间有点晚,差一点没赶上车,幸亏在过安检的时候插了一下队,我这该死的拖延症。去到差不多就是晚饭的点了,吃完晚饭,陪爸去附近的广场逛了一会,果然是快过年了,路上车和人都很少,显得十分冷清,连广场都看不到几个人影,广场台阶前的空地上倒是有几个小孩在放烟花,算是增添了一点过年的气息。
在广场走了一个小时左右,晚饭也消化差不多了,原本打算跑会步再回去,结果绕着广场刚跑了2圈,就到广场的清场时间了,又不想就这么匆忙结束,于是就在广场下面的马路边继续跑了一会,跑完时间也不早了,就和爸直接回去了。
年三十,姐一早就出门上班去了,我本想也早一点起来,带爸去菜市场买条鱼和青菜,后来又睡了懒觉,起来差不多十点多了,想着年三十,菜市场应该也没什么卖菜的了,就直接在朴朴上买了一条鲈鱼、几颗黄心菜,为了凑够免配送费的金额,又买了2盒促销的牛奶和饮料。
早餐吃的是姐前两天回信阳刚带回来的热干面,可能面煮得有点久,有点糊糊的,吃起来口感很一般,配料倒还有一点印象中的味道。吃完早餐差不多到中午了,爸一直在忙着准备晚上年夜饭的食材。我看外面天气不错,就提议出去逛一下,晒晒太阳,逛完再回来准备年夜饭,反正人少,也吃不了多少。
下楼后,决定去平湖生态园逛下,手机看了下距离,差不多4公里,于是准备走路过去,就当饭后散步了。外面阳光确实很好,又是中午,一路上有阳光的地方很暖和甚至有些晒,树荫下面又很阴凉,中间有很长一段没有树荫的地方,晒得都要出汗了。路上经过一个天桥,有个理发师傅在天桥下面摆了几张椅子,作为一个临时的摊位,在帮客人理发,旁边牌子显示只要10元,师傅水平看着好像还不错,心想价钱真是便宜,比我平常去的快剪还要便宜5块,刚好我的头发也要剪一下了,等一会返程有时间就来这剪了。
到了生态园,里面几百米就有一个活动广场,找到一个有椅子的地方,就让爸自己坐那里晒太阳了,顺便帮我拿着手机和衣服,我简单活动热了一下身,就穿着短袖短裤轻装跑步去了。
原本打算跑十公里就结束,后面因为公园里面的大路不多且距离较短,小路倒是有几条,就选了一条小路跑,想着跑到头再折返或者最好能直接跑回大路上,后面发现跑的那条小路实在有点长又连不上大路,但是又不想中途掉头(强迫症),感觉自己又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了,只能硬着头皮坚持跑下去,等到头折返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快7-8公里了,因为没带手机,返程还担心跑迷路了,好在最后顺利原路跑回,跑够十公里,感觉状态还好,想着干脆跑十五公里算了,于是又沿着另外一条路跑了一会,好在这条路不算长,路面也很宽敞,跑完还不够距离,就在公园大路又跑了一会才凑够。
十五公里跑完,时间也不早了,逛公园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,我和爸就直接打了个车回去了,下车后才发现,我们在车上都忘了系安全带,司机估计也忘了提醒,有点意外,印象里只有深圳强制要求后排乘客也要系安全带,之前坐车,司机都会特别提醒,不系都不行,可能现在是过年期间,大家都放松要求了。
回到家,爸就开始忙碌年夜饭了,因为我跑步多耽误了一会,加上晚上七点多还要搭动车回广州,时间已经很赶了。但是我也没什么能帮忙的,就装了10块现金出门去天桥那里剪头发去了,爸让我多带一点,我也犹豫了一下,要不要带多一点备用,一想人家牌子上写的就是10块,应该够了,没必要多带了,结果后面还是失算了。去到师傅正在帮上一位客人剪,于是就坐在旁边等了一会,到我的时候让师傅直接帮我理了个平头,省得每天早上还得花时间打理,剪的时候又来了几个客人,暗自欣喜,幸亏来得早,不然又要多等几个。放在以前,应该不会来路边这种地方剪头发的,但是现在觉得这种性价比太高了,虽说环境简陋了一点,但是水平和大部分有店面的理发店比起来,个人感觉还略胜一筹,加上超低的价格,简直是宝藏理发地了。剪完发现,师傅的技术还真不错,整个人清爽多了,算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理发体验了,付钱的时候,我先直接给了10块现金,师傅说15块,于是只好用手机又支付了5块,早知道就多拿一点现金了,果然犹豫就会败北,可能是过年期间,理发店都会涨价吧,连路边的也不例外,没毛病,哈哈。
剪完发,太阳也快下山了,走回去的路上,明显感觉有点凉了。回到抓紧冲了个凉,穿上厚一点的衣服。姐这个时候也回到家了,于是我们就开始快马加鞭煮年夜饭了。
等全部煮完,饭菜上完桌,差不多六点四十多了,留给我吃饭的时间很短了,打开一支大罐的啤酒,三下五除二就很饱了,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,让姐骑电动车把我送到车站了,过完安检,又等了一会才开始检票。
坐在火车上,回想起小时候,经常提前很久就开始算着过年的时间了,盼着放假,盼着下雪,盼亲人团聚,有好吃的,好玩的,还不用写作业,一切都是热热闹闹的。
母亲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买好年货囤起来,感觉屋里总是很多吃的,角落里堆放的青菜,水盆里养的活鱼,墙上挂着的腊肉......
除夕当天,大人们早早就忙碌起来了,准备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、小孩子则协助大人清扫门窗贴春联等,时不时地去厨房转转,看看有没有刚出锅的美食。等到下午,就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,放完鞭炮,就可以开饭了,满满一桌子的菜肴,感觉每一样都是那么美味。奶奶在世的时候,就更热闹了,吃完年夜饭,伯父、姑姑家都会在吃完年夜饭后过来,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唠家常,小辈们则组团去一圈临近的长辈家去辞岁,回来再聚一起放烟花,总是异常热闹。印象里,每次年三十,不管多晚,父母亲都会连夜把饺子包好,奶奶也经常帮着一起包,睡觉前总能看到一桌子的饺子,也是过年期间的早餐,过年期间吃饺子也算是我们老家的一种风俗吧。
后来离开家去市里上高中,然后到广东读大学,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,再到开始工作的前几年,春节期间经常要加班,只能等年后才能休假回去。这段时间的过年记忆总是让我很难清晰地想起来,可能这几年的过年经历没有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,亦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能够愉快玩耍,无忧无虑的(童)年早已一去不复还了。